京山县生态农业建设发展迅速。县长梁昌林介绍说,他们坚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,按照“整体、协调、循环、再生”的原则,追求“农民增收、农业增效、村增积累”的目的,实施了农田种植业、林果业、养殖业、农副产品加工业、食用菌业、农村能源综合开发、家庭综合治理、环境保护、生态农业技术培训等10大生态工程,全县农业生态系统和农村经济系统呈现良性循环,经济、生态、社会三大效益同步提高,实现农业增加值9.56亿元,增长2.8%。
在建设生态农业过程中,他们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行调整和完善,京山人称为“输氧”和“增绿”。“输氧”就是认真贯彻落实农村政策。一是送政策到农村。县委、县政府今年抽调县、乡(镇)机关干部组成“农村工作团”、“农村小康工作队”下乡,认真宣讲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,使农民吃“放心丸”、服“长效药”。二是认真落实农村政策,鼓励农民开发“四荒”资源,促进农田向种田能手和优势产业集中,鼓励利用农业资源招商引资,大力发展规模经营。坚决减轻农民负担。认真执行农产品优质优价政策。
“增绿”就是再加新的措施,注入新的活力。梁昌林说,我们紧紧围绕“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、农村稳定”三大目标,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,加快生态家园建设和农村现代化进程。努力建成全省优质稻生产大县、食用菌生产大县和油料生产大县。在产业布局上,重点发挥五大生态经济区域优势。在品质结构上,重点实施“六优”工程。进行种子革命,坚决淘汰落后品种,大力推广名优新品种。2000年,水稻、油料、棉花等优质品率达95%以上。